“用留洋换外援”!中超新政引热议,实施效果或拉大俱乐部差距?_球员_政策_五大联赛
中超联赛最近传出了一项新政,这可能会彻底改变俱乐部的运作方式。这事儿不仅让足球圈讨论得热火朝天,也引起了外界的高度关注。
听说新赛季中超可能会把外援名额和国内球员去欧洲五大联赛踢球联系起来。就是说,哪家俱乐部能把球员送到英超、西甲、德甲、意甲或者法甲,就能多获得一个外援注册名额。这种“用留洋换外援”的办法,表面上看是联赛为了促进年轻球员成长推出的激励手段,实际上却关系着中国足球未来发展的深层问题。
现在中超的外援政策规定,一个赛季最多能累计注册六名外援,二次转会窗之前最多注册五人。要是上面说的新政实施了,就给俱乐部提供了新办法。要是担心放走核心球员会让阵容变弱,送一个人出国,就能多一个名额找外援。这种新的激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俱乐部的顾虑,也增加了本土球员走向世界舞台的机会。这个政策出发点挺好,可实施起来有很多未知和争议。
这些年,中国足球人才输出困难是大家都知道的。五大联赛里几乎看不到中国球员,可日韩球员在国际市场却发展得很好。这么大的差距,可能就是中足联推出这个政策的重要原因。
从现在的发展情况那些在青训上投入多的俱乐部能从新政里得到很多好处。浙江队18岁的小将王钰栋之前已经被意甲俱乐部关注了,这次新政说不定能促成他留洋。像山东泰山、上海海港这些有丰富青训资源的强队,政策实施可能会让它们更强。相反,那些钱不多的小俱乐部更难在这场竞争里突出,俱乐部之间的资源差距可能会更大。
更让人担心的是,政策能不能真的改变现状。要是只想着把球员送出去,可球员没法融入欧洲足球环境,只能在预备队或者次级联赛混日子,这对球员成长没好处,还会浪费资源。
关于这项政策争议很大。支持者觉得它能让俱乐部重视球员培养质量,而不只是盯着国内联赛的短期成绩;反对者担心这会让大俱乐部优势更大。还有人批评说,中国球员现在的整体水平能不能在五大联赛立足,这才值得好好想想。有些俱乐部为了利用政策,会不会让球员成为经纪公司赚钱的工具,甚至只是包装留洋经历,这种情况也有风险。中足联虽然对具体条件定了标准,比如球员得能注册进五大联赛一线队,但这个规则的实际操作细节还得完善,免得俱乐部钻空子。
这项政策能不能对中国足球有实际帮助,得看以后具体执行的情况。联赛要改革,本土球员也需要更多国际锻炼机会,但这些都得建立在真正成长和正向推动的基础上,不能只是政策带来的虚假繁荣。在中国足球重回正轨的路上,俱乐部能不能实事求是地推进这件事,很关键。
内容及图片来源于公共网络,如有问题和不当之处请联系作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