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V战术分析:纽卡斯尔1-2阿森纳
本文选译自Coaches' Voice。
两队利用边路进攻
本场比赛,双方都通过边路发起进攻,边后卫频繁前插支援边锋。阿森纳主要在右路展开。球队排出4-2-3-1阵型,廷贝尔与萨卡联手冲击丹·伯恩,从而避开纽卡斯尔中路的密集防守。戈登在这一侧积极回防,限制了他在廷贝尔身后空间中的反击威胁。相比之下,阿森纳左路的特罗萨德在进攻中缺乏卡拉菲奥里的稳定支援。中路的埃泽则作为前腰站在中锋哲凯赖什身后。上半场他只能在二次进攻中,于禁区边缘获得几次射门机会。
纽卡斯尔在前场的进攻套路与之类似。右后卫利夫拉门托大幅前插支援墨菲。后者在进攻时常常收窄位置,以便在高位防守时也能对阿森纳中卫施压。身高1米98的沃尔特马德是显而易见的传中目标,而同样高大的丹·伯恩也会偶尔前插进禁区,提供制空点。伯恩并不会套上传中,而是直接杀入禁区。纽卡斯尔倾向从右路组织,由中场迅速将球转移到这一侧,创造传中机会,送向沃尔特马德和伯恩。
两队中锋哲凯赖什和沃尔特马德也会拉到边路,帮助球队由守转攻。边后卫的前压留出了宽阔的外侧空间,两名前锋在这里接应并与插上的队友配合。哲凯赖什经常拉开中卫,然后与内收的萨卡进行二过一,再快速把球转向另一侧,迫使纽卡斯尔后防来不及调整。阿森纳本场最佳机会就来自一次这样的转移,最终特罗萨德的射门击中立柱。
纽卡斯尔同样会把阿森纳中卫牵扯离开位置,利用他们留下的空档。沃尔特马德更多在左路接应,他所利用的空间往往来自廷伯的前插。纽卡斯尔的中场进攻力量比阿森纳更强,他们的阵型让两名8号球员能够不断前插,与中锋形成配合。托纳利、乔林顿和吉马良斯都曾高位插上,填补沃尔特马德拉开的空档。不过,纽卡斯尔取得领先的进球最终来自一次角球的短传配合,沃尔特马德在禁区内完成终结。
阿尔特塔与埃迪·豪的调整
半场时,阿尔特塔用萨利巴换下莫斯克拉,并微调了进攻体系。随着比赛进入下半场,纽卡斯尔摆出更加稳定的中场区域防守。对此,阿森纳在出球时常形成三后卫结构,卡拉菲奥里前插到左路并拉开宽度,特罗萨德内收,与埃泽一起站在双后腰身前。这样一来,阿森纳在中路的传递联系更紧密,有效对抗纽卡斯尔的窄中场。廷贝尔则在较深的位置,配合萨卡制造威胁。
这种调整让阿森纳在下半场控制了比赛,限制纽卡斯尔只能通过边路反击。右路进攻尤为高效,埃泽有时还会回撤组织,配合萨卡完成穿透性传递。萨卡内切的时机非常精准,让廷贝尔能够套上传中,成为重要威胁。随着右路持续制造麻烦,这一侧的后腰苏比门迪能稳守后场,赖斯则得以在特罗萨德前插时向前跟进,增加攻击力。
埃迪·豪则用三个换人做出回应,改打五后卫,利夫拉门托移到左翼卫,伯恩内收担任中卫,若埃林顿也移到中场左侧保护边路。这样虽然削弱了他们的反击人数,但有效压缩了阿森纳的边路配合。纽卡斯尔边路与中路的球员集体横移,迫使阿森纳沿边线推进,随后由翼卫封锁路线,中卫提供补位支持。若阿森纳尝试转移球,另一侧的球员也能及时覆盖。
纽卡斯尔的防守体系非常稳固,而阿森纳依靠角球套路才锁定胜局。结合本场比赛和水晶宫战胜利物浦的案例,再次证明定位球往往能在顶级较量中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在各个平台关注我们,获得持续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