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巴斯口中的历史性一步,迈向迈阿密的西甲生意经_足球_球迷_主场比赛
西甲主席哈维尔·特巴斯最终还是把他的设想推向了现实,巴塞罗那和比利亚雷亚尔的一场西甲联赛,就这么定在了十二月的迈阿密。特巴斯称之为“历史性的一步”,这个定语听起来野心勃勃。在他看来,这能将西甲和西班牙足球带到“一个全新的水平”。
这套说辞,对于跑了十几年足球新闻的我来说,实在算不上新鲜。每次足球世界的版图要发生点什么商业驱动的位移时,总会有人站出来,用类似的宏大叙事来包装。我记得很早以前英超就动过类似的心思,想搞个“第39轮联赛”,拿到海外去踢,最后在一片反对声中不了了之。现在,特巴斯似乎要成功了。
当然,他也清楚这会引来什么样的争议。所以他紧接着就补充,希望大家“结合背景”来看待这个问题,强调这“只是380场联赛中的一场”。这话说得轻巧。但对于比利亚雷亚尔的季票持有者来说,这就是他们赛季主场比赛的二十分之一,是他们原本可以在家门口观看的比赛。
补偿方案听起来倒是不错:要么俱乐部掏钱让你免费去迈阿密看球,要么给你赛季票打七折。听起来很慷慨,但一个住在卡斯特利翁省的普通工薪族球迷,真的有时间有精力办签证、请假,横跨大西洋去看一场90分钟的比赛吗?这其中的实际操作难度,恐怕不是一句“免费旅行”就能概括的。说白了,这更像是一种安抚,一种为了商业利益而对传统球迷文化做出的姿态性弥补。
巴塞罗那主席拉波尔塔的态度就直接多了,他坦言美国是“俱乐部的关键战略市场之一”,这次比赛是“与美国所有球迷重新建立联系”的好机会。对于巴萨这种全球化俱乐部而言,他们的视野早已超出了加泰罗尼亚。每一次的美国行,都能感受到当地球迷的热情,这种热情现在可以被直接兑换成商业价值了。比利亚雷亚尔主席费尔南多·罗伊格的说法也大同小异,认为这是俱乐部在美国这个重要市场提升影响力的“独特机会”。
在这片看似和谐的商业蓝图中,欧洲足球管理机构的态度却相当耐人寻味。欧足联确认他们“允许”了这场比赛的举办,甚至还批准了AC米兰和科莫在澳大利亚珀斯踢一场意甲。但同时,他们又明确表示,仍然反对将本土联赛放在海外进行。在九月份的执委会上,他们“不情愿地”批准了这些申请。主席切费林更是强调,这个决定是“例外情况”,不会成为先例。
这种矛盾的态度,恰恰暴露了当前欧洲足坛的权力博弈。欧足联之所以松口,是因为国际足联那边关于此类比赛的新规还没最终敲定,缺乏一个“清晰详细”的框架来直接否决。欧足联的“不情愿”,更像是一种姿态,既不想得罪旗下强大的联赛和俱乐部,又想守住“足球传统”的底线。他们不想开这个口子,但现实是,这股商业化的浪潮已经堵不住了。
这场比赛将被安排在迈阿密的硬石体育场,一个能容纳65000人的场地。毫无疑问,届时现场气氛会相当热烈。而这一切都发生在2026年美加墨世界杯的大背景下,足球在美国的热度正在持续攀升。西甲选择这个时间点进军,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特巴斯说这是历史性的一步,或许是的。但这究竟是迈向全球化融合的一步,还是进一步撕裂足球与本土社区联系的一步,历史才会给出最终的答案。当一场本应在陶瓷球场进行的比赛,被搬到几千公里外的地方,它就不再纯粹是一场体育竞技了。它成了一件商品,一个用来开拓市场的工具。对于那些视主场比赛为生活一部分的球迷来说,这种感觉可能五味杂陈。他们的主队飞向了更广阔的的市场,但也离他们更远了。
